2013.09.16上課內容與心得
今天的上課內容是「文化的定義與意涵」,廖老師首先在黑板上寫下這一句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(EdWard B. Tylor)説過的話,接著他開始一個個詢問我們「文化是什麼?」,雖然我坐得位子有些偏遠,沒有被問到,但是我的腦袋盤旋出許多答案,也衍生出許多問題,因為我似乎把「文化」和「文明」扯在一起。
我開始將「文化」和「文明」分別進行闡釋和自我辯論,兩者皆和「人類」息息相關,但這兩者有明顯的不同,它們皆無關知識多寡和受教育與否,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範圍大小,在「文明」當中也包括了「文化」的存在,思考到此,我好像有一點明白「文化」的定義。
隨後,廖老師開始舉出一些實際的例子,像是我們桌上擺放的鉛筆盒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,而傳播文化的媒介則是「語言」,透過彼此之間的互相交流,在這之中也不知不覺地形成一種「文化」。
廖老師引用了一則有趣的新聞,讓我們了解到 「文化」還能以其他形式來呈現,我覺得比起以眼睛去觀察台灣,不如以耳朵去思考台灣,因為我們常常會忽略眼前所見的事物。
今天上完這堂課後,一個人快速地走在寬闊的校園內,我試著不去看一旁的花花草草,我專注地聆聽這個校園的聲音--下課後學生們的講話聲、走路聲、奔跑聲、歡笑聲,一陣強風吹來,葉子們發出颯颯聲,偶爾有幾隻麻雀吱吱叫著。
然後我也看到有的人僅是專注於手上的智慧型手機,週遭的事物彷彿與他無關似的,匆匆而過,在那無形之中,一道無形的玻璃牆也擋在他們與大環境之間,失去了原本的聯繫,這也是我們該反思的一件事情。
出處:聯合報。2013.05.16。文化版。A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